查看原文
其他

盘点今年「3·15晚会」被曝光的它们(上)

击蓝字

关注我们



今年的“3·15晚会”主题为——提振消费 从心开始


旨在希望通过诚信的力量让每个人把平凡的日子过得更加幸福美满,稳步提高消费能力,改善消费环境,让居民能消费、愿消费,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畅通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为中国经济开启“十四五”规划,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助力加油。


      小编

接下来,我会将历数盘点,今年3·15晚会中又有哪些企业、乱像被曝光!


01

多家知名商店安装人脸识别摄像头



监控摄像头在我们的生活中几乎已经无所不在,但您也许不知道,有些商家所安装的摄像头看似普通,却暗藏玄机。晚会曾在全国多地先后调查了20多家装有人脸识别系统的商户,所到之处,人脸识别信息均被偷偷获取,没有一个商家明确告知,征得同意更是无从谈起。


而这些人脸数据的“泄露”则是为黑色产业提供了便利。「下游黑客盗信息,中游黑客卖工具、上游黑客钓大鱼」这就是黑色产业的生态;当然只获取人脸信息是无法满足这些黑色产业的欲望,通过「人脸技术」+「社交软件」的结合,模拟一个社会人的生活动态和金融状况后通过「贷款」等方式,实现资金诈骗才是最终目的。当然,泄露隐私的关键不在于个人是否自愿授权这些机构采集数据,而在于机构是否能够妥善保管客户的隐私数据,企业诚信其中就包括了企业机构是否能保证坚守底线,切身实地从用户权益出发,为个人提供更加优质及精准的服务内容,使客户在需要提供的个人信息之外享受更好的个性化服务,并在保护个人隐私之间寻求一个平衡。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u3233ou38b9   



02

智联招聘猎聘平台大量简历流向黑市


晚会爆料,在智联招聘上的企业账户只要交钱办理会员,就可以不受数量限制下载包含姓名、电话及邮箱地址等关键信息的完整简历。类似的问题不仅仅发生在智联招聘,前程无忧和猎聘网上,企业账户只需支付费用,便可以下载到求职者的完整简历,套取求职者的个人信息简直不要太方便。而警方调查发现,犯罪分子一方面通过企业账户获取简历;另一方面通过QQ群,批量购买简历。通过这样的途径,大量的个人简历信息,源源不断地流入了不法分子的黑手近年来,各地警方破获多起类似案件,在其中一个嫌疑人的一块硬盘当中,存储的这种公民简历数量就有700多万条。


这对于用户而言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信息流失」,而是这些求职平台没有任何权限将用户资料当作商品直接售卖。在求职过程中,求职者本就是弱势方,如果通过权力倾轧将求职者信息肆意贩卖,两极分化会导致社会形态完全扭曲,良心企业招不到合适人才,大量求职者找不到符合自己意愿的工作岗位,职场环境生态遭到破坏,最终买单的是用户平台,而受害的只能是平台用户。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n32334xec70  



03

晚会提醒慎用手机清理类软件


晚会爆料,多位用户通过智能手机看新闻、小说时,手机屏幕总会自动蹦出一些“安全提示”【病毒】【垃圾】【内存严重不足】,用户按照提示清理了手机,但发现这些“安全提示”越清理越多,手机越用越慢。日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网安中心的专家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监测,这些 App表面上看起来是在清理手机垃圾,背地里实则在不断偷偷大量获取手机里的信息。工作人员提示:这些数据信息对用户进行画像,并给特定用户被打上“容易被误导和诱导”的群体标签。于是,各种低俗、劣质,甚至带有欺骗套路的广告和内容就会源源不断地推送到这些用户的手机上,使得用户上当受骗。


在这个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但获取财富的途径不应通过偷偷获取大量用户手机内的信息,并通过推送垃圾、低劣广告,甚至会推荐红包领钱、禁闭赚钱、走路赚钱等带有欺诈性的广告给用户。据测试的技术人员介绍说:这些app软件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取、读取设备上的已经安装的应用程序列表就达到了800多次。读取GPS(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位置信息、精准定位用户位置达到50多次。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v3233xg7lo9  



04

UC浏览器360搜索医药广告造假链条


晚会揭露,在UC浏览器上搜索“减肥”“降血糖”等关键词,搜索结果的前几条都是网友分享治好疾病经历,下方标注着广告字样。在这则广告里的“网友”自称,自从认识某老师,按照老师给的方子,血糖恢复稳定,胰岛素都停用了,而文章中多次提及老师的微信号,添加这位老师后,对方仅通过简单询问过病情后,就推荐“白背三七诺丽果粉”,将这款产品送检后发现这只是一款普通食品。不仅是UC浏览器,在360搜索也有不少类似的广告,甚至只提供了一个微信号和产品类型,代理公司很快就制作出一篇内容为减肥、降血糖的自述广告和一篇有问必答、快速问医师的专家答疑广告。在UC浏览器和360搜索上进行搜索,果然找到了代理公司制作的这两则虚假广告,专家所云子虚乌有,疗效神乎其神,评论也是事先写好的,就连点赞数量也可以根据需要任意设定,不夸张地说交了钱就能上。


任何药物都必须通过食药监局的审查,而这些医药广告的「假药」很多都称不上为药品,实质上就是保健品,根本不能替代药物。【保健品是暴利行业,很多没有获得生产批文的厂家钻空子,炮制、兜售打着药物名号的保健品。假药商通过浏览器、搜索引擎的「自制假广告」引导消费者绕过市场监管及正规平台监督,直接添加「某专家」「某医师」的个人微信,通过贩卖「奇效药」谋取暴利。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i32333eziyh  

往期推荐

加大信用惩戒力度!恶意圈钱跑不了!

二月重点信用相关政策汇总

此茶只因“天上”有 市场监督治“乱象”

征信新规将至,个人信用信息如何更安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